安全防线
安全防线 > 生命 > 正文
极限运动不应危害生命安全
2021-03-28 危险商数网 阅读:770 分享到:

    危商网2020年9月15日讯:近年来,瀑降、翼装飞行、攀岩、跑酷等极限运动项目吸引了不少爱好者。然而,极限运动一再暴露出安全风险,引发关注。
  极限运动的快速发展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心理因素。一方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从千尺瀑布到高空跳台,从幽暗深海到辽阔天空,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在户外的广阔天地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们参与极限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快节奏、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提高了人们的感觉阈值,也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未知、挑战“不可能”。
  极限运动的观赏性、娱乐性较强,具有产业化、商业化的基础。从1999年第一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成功举办,到攀岩成为天津全运会19个群众项目之一,再到各类极限公园、极限运动场地陆续建成开放……极限运动逐渐向多元化、赛事化、商业化方向发展,成为涵盖装备售卖、教学培训、场地运营、赛事运作、商业演出等项目的新兴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随着极限运动升温,一些衍生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其背后的安全风险更不容忽视。极限运动是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运动项目,从场馆的建设、保护措施的设计到参与者的操作,哪个环节处置不当,乃至天气等自然条件的细微变化,都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在极限运动所出现的意外事件中,有的参与者遭受了身心损害甚至失去宝贵生命。究其原因,既是因为部分参与者安全意识不足、规则意识淡薄,也是因为一些经营项目存在设计不合理、保护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
  参与极限运动需要慎之又慎,不能逞匹夫之勇;应当量力而行,避免意气之争。为了展现勇气铤而走险,为了张扬个性无视规则,或是心存侥幸贸然行事,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还可能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生态环境,绝非极限运动的正确打开方式。除了勇气和决心,极限运动更需要专业与技巧。即便是优秀的极限运动者,也必须敬畏生命、尊重规则、防范风险,为挑战做好充分准备。超越自我、挑战极限,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实现,以不损害公共利益、不危害生命安全为基本前提。了解运动风险并做好科学防范,选择正规渠道参与,无疑是从事极限运动的前提。
  避免探险变冒险,还须多方携手,合力织就安全网。今天,一些极限运动场景向城市转变,相关模式也由个人行为向商业行为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场馆建设方、运营方、监管机构等都应各负其责,从场馆建设、项目设计运营、资质审核、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着手,严守安全防线。推动行业朝着规范发展的方向前行,也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为极限运动划定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进一步明确风险责任、救援责任等的认定,有利于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法律依据,也有助于强化尊重规则、敬畏生命的价值取向。惟其如此,才能推动极限运动在健康轨道上良性发展、走得更远。
  不是每一次冒险都能最终化险为夷,极限运动的风险不应以生命为代价来警示。管控安全风险、科学挑战极限,才能体验运动乐趣,感受真正的精彩。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何娟,原标题《坚守极限运动的安全底线》)标识20-20.png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危商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主妇网 第一文档网 佰佰安全网 风险管理世界 防范网 中国大学生网 心理学空间网 知网百科 关爱生命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应急信息网 黄手环行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心理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安全管理网 家庭应急网 生命时报 安全健康网 中国长安网 健康中国行动 应安网 中国新闻网 光明网 央视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危商科普中心 江西道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8970990079

邮箱:china@jtyjw.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危险商数网官网

危险商数网微博

危商科普中心公众号

2021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危险商数网 备案号:赣ICP备14007432号-2 技术支持:危商科普中心 网站建设:道然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