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场景
手机礼仪师生都应遵守
2021-06-25 危险商数网 阅读:2065 分享到:

  危险商数网讯:微信是师生间沟通的常用工具,但礼仪失范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的还会引发对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质疑。为微信交流顺畅,交流的双方老师和同学都应该付出努力,遵守一些基本礼仪。
  1、平等
  教师不能自认为高人一等,学生也不能自认为低人一等。教师不能趾高气昂,敷衍学生正当地求教或询问。如果因事不能马上回复, 要做说明,把学生晾在一边默不作声当作没看见,不是礼貌之举。学生也不能低声下气,例如有的研究生逢导师发每一条朋友圈必点赞, 还有的自降身段迎合导师每一条诉求,以至于心很累。
  2、“师爱”“生敬”
  “ 师爱” 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体现在满腹经纶的学问,体现在品行上当学生的表率。
  “师爱”是对学生的信任,是品德、知识之爱。教师与学生微信交流,不能以势压人、拿腔拿调,也不能出语轻佻、态度浮华,更不能做出违背师风师德的事。
  有些学生给老师发微信, 从来都打一个“你”字,而非“您” 字,这缺乏对老师尊敬。
  3、不制造麻烦
  有夜猫子老师或学生,喜欢半夜给对方发微信。每年毕业论文答辩前,总有一些学生,此前以各种理由推拖,迟迟不交论文,第二天就开始答辩了,深夜11 点半给老师用微信甩来夹杂着许多错误的论文。就算老师连夜批阅,学生还有时间修改么?
  有的老师喜欢动不动就发语音,一条40到50秒,不止发一条, 还夹杂着嘈杂的环境声。接收者不仅要花时间辨听,有时所在的场景也不方便点开语音。如果是为了让学生反复听,加强理解可以使用, 但重复一大堆没有讲明情况就要反思了。发起语音通话时,宜先询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这样能尽量少地给对方制造麻烦。
  4、确保知情权
  有的学生添加老师为微信好友,不介绍自己是谁,也不说明目的,这样吃闭门羹也在情理之中。加对方的微信,首先要真诚地自报家门,对方通过以后,要简短地介绍下自己,以方便对方添加备注信息。这是在保证被加一方的知情权,主动的一方,一定要大大方方地报出名字,这样做也能提高通过的几率。
  5、表达匹配身份
  有的学生向老师请病假,说去医院看病,结果发了一条在景点游玩的朋友圈,这位同学是手滑忘了屏蔽老师?有的学生(也有极个别的老师)在朋友圈发广告,当微商、代购,这完全不符合自己的身份。
  高校是研习高深学问之地,是培养博学宏才之所。高校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先生,他们的遣词造句或朋友圈文案,审美趣味理应体现高级的而非低级的。有极个别的教师在班级群里发言,常不自觉地使用粗鄙词语,这太不合适了。
  来源:中国大学生网,作者:徐晓斌(北京联合大学)标识20-20.png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危商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危商热榜
主妇网 第一文档网 佰佰安全网 风险管理世界 防范网 中国大学生网 心理学空间网 知网百科 关爱生命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应急信息网 黄手环行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心理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安全管理网 家庭应急网 生命时报 安全健康网 中国长安网 健康中国行动 应安网 中国新闻网 光明网 央视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危商科普中心 江西道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8970990079

邮箱:china@jtyjw.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危险商数网官网

危险商数网微博

危商科普中心公众号

2021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危险商数网 备案号:赣ICP备14007432号-2 技术支持:危商科普中心 网站建设:道然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