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线
安全防线 > 生命 > 正文
约死:警惕这种可怕的社会现象
2021-05-25 危险商数网 阅读:1672 分享到:

  只要活着,就有无限的可能,每个人都要勇敢面对这个世界,生命只有一次,好好珍惜。
  1
  有这么一个QQ群:不以聊天交友为目的,专心劝人赴死。加入这个群的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无知者、贫困者、感情受挫者、绝症患者、抑郁症患者,还有人是赌博、网贷欠钱的,他们都是抱着想死的念头却又不确定是否必须得去死,最后经过群里的人一番挑唆怂恿,他们彻底失去了生的信心,相约自杀。
  这就是“约死群”。
  近年来,一些“约死群”层出不穷,组团自杀。前段时间,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

约死1.jpeg

  2018年6月7日,武汉郊区的一个出租屋里,3位相识于“自杀群”的年轻人,封死房间门窗,写下一份“遗书”后,便点燃房间里的木炭,共赴黄泉。
  遗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我是自愿的,与任何人无关,任何人不用承担责任。”
  这一天也是46岁的胡建国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天,因为烧炭自杀的三人中有一个是自己的儿子胡靖。
  胡建国为了找到儿子自杀的原因,加入了约死群,他成为了一个劝生者。
  他开始一个一个通过添加好友的请求,一个个地跟这些人聊天。
  这个时候他发现,其实“约死群”里的很多人,根本“没必要死”,他们需要的只是帮助。
  在7月9日,胡建国在一个群里发现有三个年轻人相约到湖南自杀,警方通过手机号找到了这三个年轻人,将他们从死界的大门前拉了回来。
  事情一经曝光,立马就上了热搜。

约死2.jpeg

  救多一个,算一个;少一场悲剧,就少一场。
  而胡建国每次劝生失败,听到自杀死亡的消息时,都会发出一声叹息,“这是一个生命啊,可以想象家人见到他时的那个场景,我都是经历过的,撕心裂肺啊!”
  2
  “约死群”,在这里他们讨论死亡、相约共同赴死。
  有些还在讨论阶段,有些则像胡靖一样,已经把潜在的隐忧变成了事实的悲剧。
  群内成员之间约定自杀的对话,令人触目惊心,甚至有网友还为轻生者出谋划策,提供自杀攻略。

约死3.jpeg

  群名:“向往天堂。”
  群公告:"本群为真约自杀群,大家还可以帮忙拉人进 "
  群信息:有不少群友昵称改为直接的 " 地名 + 约死 "
  群网友:"一个人自杀没有勇气,组团上路不孤单。"
  在这些“约死群”里,每天都随时有人发言,网友聊天的内容是极为触目惊心的。
  烧炭、跳楼、割腕……
  曾有位记者卧底进入“约死群”,问这个群既然是自杀群,那为什么群主还活着。
  有位网友跳出来回复:“此群的意义就是帮助犹豫不定的人坚定信念,勇于向死亡挑战。”
  这其实是一种畸形的心理,似乎自豪能够主宰别人的生命,说到底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漠视。
  而正是由于某些人这种畸形的心理,给有自杀意念的网友们提供了自杀的条件,增加了自杀的勇气。
  让他们更加感觉到未来是无望的,于是产生了死亡的愿望。
  如果这时候也有不少人跟自己是一样的情况,抱着想死的念头,那么一旦集结成群,这种愿望很快被放大。
  最终,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3
  去年,“蓝鲸游戏”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巨大争议。
  整个游戏历时50天,游戏参与者每天都需要完成一项内容,其中包括在早上4点20分起床观看恐怖电影,并用刀将蓝鲸的图案刻在自己的皮肤上……

约死4.jpeg

  参与者每次完成任务之后,都需要提供图片或者是视频证据。
  在最后一天,该游戏需要完成的内容就是:自杀。
  因为参与者彼此之间,相互监督打气,放大了彼此的幻想,再加上从众心理的加持,蓝鲸游戏像瘟疫一般从社交网络传到了世界各地。
  光是在游戏的发源地俄罗斯,就有超过200位青少年自杀。
  性质之恶劣,害人之深,简直是令人头皮发麻。
  不管是蓝鲸游戏,还是“约死群”,他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死亡。
  他们面向的都是青少年,也是在青少年中形成“病毒式传播”。
  其实就是一次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健全时的心理攻势,换言之,就是洗脑。
  通过这些消极和负面的行为指令,让孩子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抱怨和不满无限放大,内心的阴暗面在有效指引下,逐渐吞噬他们原本的三观,甚至形成一种错觉,好像“另一个世界”真的还不错。
  要知道,精神上的癌症,往往比肉体上的癌症更加恐怖。
  因为它是会传染的。
  4
  人的思维,有时候是很脆弱的,尤其是在三观不健全的青少年时期。
  他人随意的几句话,都有可能会成为某时刻自己的人生格言,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在这个年龄段,他们还没有太全面判断对错的能力,只能靠少得可怜的固有认知。
  于是在别人的怂恿和挑唆下,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实在是很容易。
  更何况他们本身,已有一些思想消极、精神颓废、甚至是心理扭曲,更容易受到煽动。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自杀是一个人在绝望状态下作出的举措,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
  一个人自杀,不可避免要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响,可能很难下定决心或者是干脆放弃,但如果有几个人相约一起自杀,就会有互相促进的强化作用,自杀更容易实现。
  对于自杀者来说,真正让他们走向深渊,不是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而是最后时刻被推的那一把。

约死5.jpeg

  很多人最初进群,大多数只是因为压力过大或者是在感情上受挫了,没有人帮助,才会在这里找同类。
  因此很多有自杀倾向的人,并不完全是一定要去死的,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去安慰去劝说他们,让他们看到活下来的希望,才是我们整个社会应该去做的。
  我们要重视这个“约死”现象,严厉打击这些约死群。
  也想对这些有自杀倾向的人说:这个世界也许并不完美,但是我们总会遇到让我们不再去追求完美的人或事物,只要活着,就有无限的可能。
  每个人都要勇敢面对这个世界,生命只有一次,好好珍惜!
  也许当我们撑过了这次低潮后,就会迎来阳光明媚的明天。
  (来源:搜狐网,原标题《我想自杀,有没有一起的 | 网络“约死群”到底有多可怕 》)标识20-20.png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危商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下一篇: 四不伤害原则
主妇网 第一文档网 佰佰安全网 风险管理世界 防范网 中国大学生网 心理学空间网 知网百科 关爱生命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应急信息网 黄手环行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心理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安全管理网 家庭应急网 生命时报 安全健康网 中国长安网 健康中国行动 应安网 中国新闻网 光明网 央视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危商科普中心 江西道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8970990079

邮箱:china@jtyjw.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危险商数网官网

危险商数网微博

危商科普中心公众号

2021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危险商数网 备案号:赣ICP备14007432号-2 技术支持:危商科普中心 网站建设:道然科技